词语解释大全 - 太和是什么意思_词语太和的意思

太和


tài hé

太和 基本意思

1.见“太和”。,2.亦作“大和”。天地间冲和之气。《易·乾》:“保合大和,乃利贞。”大,一本作“太”。朱熹 本义:“太和,阴阳会合冲和之气也。”《汉书·叙传上》:“沐浴玄德,禀卬太和。”《文选》作“太龢”。唐 元稹《竞渡》诗:“数极鬭心息,大和蒸混元。”清 陈梦雷《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神人之怨恫俱消,太和积为丰登之庆。”,3.人的精神、元气;平和的心理状态。唐 刘长卿《同姜濬题裴式微余干东斋》诗:“藜杖全吾道,榴花养太和。”宋 司马光《论燕饮状》:“伏望陛下当此之际,悉罢燕饮,安神养气……无益奉养者,皆不宜数御以伤大和。”宋 陆游《蓬户》诗:“白头万事都经遍,莫为悲伤损太和。”,4.谓太平。三国 魏 曹植《七启》:“吾子为太和之民,不欲仕 陶唐 之世乎。”《文选·颜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太和既融,收华委世。”李善 注:“太和,谓太平也。”唐 陆贽《贞元九年冬至大礼大赦制》:“思与海内同臻大和。”宋 宋祁《宋景文公笔记·考古》:“天下太和,兵革不兴。”清 唐孙华《国学进士题名碑》诗:“昔闻有 明 全盛日,长养宇宙登太和。”,5.和睦。清 恽敬《答陈云渠书》:“然家庭大和,文史足用,仰不愧古,俯不愧今,吾弟固有以自乐矣。”,6.魏 鼓吹曲名。《晋书·乐志下》:“改《上邪》为《太和》,言 明帝 继体承统,太和 改元,德泽流布也。”,7.雅乐名。唐 段安节《乐府杂录·雅乐部》:“郊天及诸坛祭祀,即奏太和、冲和、舒和三曲。”《金史·乐志上》:“乃取大乐与天地同和之义,名之曰‘太和’。”

太和 详细解释

  1. 见“ 太和 ”。

  2. 亦作“ 大和 ”。天地间冲和之气。

    《易·乾》:“保合大和,乃利贞。”大,一本作“ 太 ”。 朱熹 本义:“太和,阴阳会合冲和之气也。”《汉书·叙传上》:“沐浴玄德,禀卬太和。”《文选》作“太龢”。 唐 元稹 《竞渡》诗:“数极鬭心息,大和蒸混元。” 清 陈梦雷 《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神人之怨恫俱消,太和积为丰登之庆。”

  3. 人的精神、元气;平和的心理状态。

    唐 刘长卿 《同姜濬题裴式微余干东斋》诗:“藜杖全吾道,榴花养太和。” 宋 司马光 《论燕饮状》:“伏望陛下当此之际,悉罢燕饮,安神养气……无益奉养者,皆不宜数御以伤大和。” 宋 陆游 《蓬户》诗:“白头万事都经遍,莫为悲伤损太和。”

  4. 谓太平。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吾子为太和之民,不欲仕 陶唐 之世乎。”《文选·颜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太和既融,收华委世。” 李善 注:“太和,谓太平也。” 唐 陆贽 《贞元九年冬至大礼大赦制》:“思与海内同臻大和。” 宋 宋祁 《宋景文公笔记·考古》:“天下太和,兵革不兴。” 清 唐孙华 《国学进士题名碑》诗:“昔闻有 明 全盛日,长养宇宙登太和。”

  5. 和睦。

    清 恽敬 《答陈云渠书》:“然家庭大和,文史足用,仰不愧古,俯不愧今,吾弟固有以自乐矣。”

  6. 魏 鼓吹曲名。

    《晋书·乐志下》:“改《上邪》为《太和》,言 明帝 继体承统, 太和 改元,德泽流布也。”

  7. 雅乐名。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雅乐部》:“郊天及诸坛祭祀,即奏太和、冲和、舒和三曲。”《金史·乐志上》:“乃取大乐与天地同和之义,名之曰‘太和’。”

英文翻译 Taihe district of Jinzhou city 锦州市, Liaoning; Taihe County in Fuyang 阜阳, Anhui

相关汉字   

太和 相关词语

天时地利人和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太岁头上动土  太上皇  彼唱此和  一唱百和  百和  唱和  附和  两和  太上老君  太上 
切齿人  重隈  楚界汉河  救灾恤邻  锁子错甲  蛊虿之谗  屏息  榜募  令气  命书 

【开始查】词语解释大全为您介绍词语太和是什么意思、词语太和的意思等。
 



开始查系列工具:新华字典在线查字 汉字组词 词语查询 词语造句 四字成语大全 汉字笔画查询 汉字笔顺查询 汉语拼音查询 近义词 反义词
© 2019 KaiShiCha.Com 开始查 版权所有  湘ICP备14000896号